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文化的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最后站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立场上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进行了历史概括。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先进的中国人认定中国文化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重建,从而完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出路的方向性转折。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
五四时期,思想界风雷激荡,各种主义、主张如滚汤沸扬。诚如有的学者指出:“五四实在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表面上它是一个强调科学、推崇理性的时代,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热血沸腾,情绪动荡的时代;表面上五四是以西方启蒙运动重知主义为楷模,而骨子里它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时代的矛盾性也体现在新文化运动思想者文化性格的矛盾性上。先驱者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时,将眼光投向了西方近代文化,这样就出现了历史抉择与价值选择的矛盾:一方面,向西方看齐,追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具有手段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价值理性所关注的是公平、公正、平等这类理想主义意识形态。这种矛盾,正是西方现代化所赋予的,它已然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映现出来。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从世界眼光观察中国文化的出路,不能不在乎这种矛盾性。恰在此时,在西方近代文化中孕育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后,有如释重负之感。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制度,它同资本主义是相互对立的,因而它“须将现今制度,完全改革。其实质方面又须寻出一种新方法,代替旧式之私竞的经济秩序及组织,使社会上发现新的经济组织及秩序是正规而优良者,即主张协作的生产,并得真正平均的分配,此为其目的”,“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一旦从学理上解决了困惑,他们就毅然主张用西方文化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来改造中国文化,寻求一条新的出路。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路向转折,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起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文化的先驱者对这一时代文化性格的矛盾性有深刻的解剖,经历了智慧的理性反思。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正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所选择?
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新文化的先驱者选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历史与时代的统一。
从必然性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思潮就从海上途径日本传入中国,经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介绍到由中国无产阶级自己的先进代表传播,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一阵强过一阵,硕果累累。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其声势与规模比此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乃至社会领域扎下根来是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必然性。
从偶然性和时代的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展开后,正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如果说以前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只能给人以瞿秋白所说的“隔着纱窗看晓雾”的感觉,那么,十月革命表明,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的社会革命已经取得了成果。如果说以前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义只是缘于其理论力量的话,那末,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更显示出实践的力量,因而其魅力更加强大,十月革命的路,是一个样板,对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产生了磁石般的吸引力。由此可见,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从西边陆上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同东边海上传来的马克思主义汇聚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活力。
不庸置疑,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加强,由于从俄国传来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出现了根本的转折,这就是:用近代西方文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文化,改造中国社会,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出路,重建中华文化体系。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这一转变,在20世纪中国社会进步与文化变迁的历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支配作用。